
想像你正置身一座百年古蹟,眼前的彩繪木梁與磚瓦不僅承載時光,也記錄著人們與技藝、科技共舞的故事。當傳統遇上創新、地方撞擊國際,文化保存的路徑,正悄悄改寫著創作者的靈感藍圖。
台日兩地文化保存路徑的巨大差異,不只出於體制,更蘊含著對『文化是什麼』的不同詮釋。對創作者來說,挑戰在於如何將制度嚴謹、工藝傳承、科技融合三者之間的張力化為故事動能。
台灣古蹟修復的現場觀察與挑戰
近年台灣的古蹟修復大多以建築結構強度為優先,使彩繪、木雕等裝飾藝術逐漸流失。新港奉天宮及嘉義林宅等案例,體現了新與舊的工藝平衡。修復人才稀缺、傳承困難、修復標準欠缺,以及預算資源在公私領域的不平衡,都是台灣文資保存現場的真實寫照。地方匠師的角色及工藝世代傳承,則成為創作故事中最動人的層次。
日本文化保存的系統與長遠規劃
日本擁有完整的文化財保存法體系與研究機構,傳承千年的無釘木建築及宮殿木匠世系制度展示了如何把修復化為文化生命力的一部分。對於建築材料的深刻理解及長線規劃(如清水寺備用大樹),建立起超越一代人的文化思維。這些制度與技術,提供臺灣創作者參考角色與敘事靈感。
數位科技驅動下的創意突破
AR擴增實境、3D掃描等技術的導入,不只強化文化保存,也是故事與視覺創作的全新載體。長榮大學及台南孔廟的案例證明,當科技成為古蹟與觀眾的橋樑,藝術家能以沉浸式敘事把傳統工藝、歷史記憶與當代體驗融為一體,鋪展跨時空的敘事張力。數位典藏亦賦予文資無限加值可能。
『一筆一畫修補歷史,一點一線連結未來。』
科技不再只是記錄工具,而是社會記憶流動與敘事的新媒介。當數位典藏成為國際合作、地方創新的平臺,文化將進入自下而上、多元參與的新階段。
邀請所有創作者與文資愛好者,勇於探索台日文化保存的多元路徑,把每一次修復、每一項數位創新,都轉化為獨特的創意靈感。
參考網址
- Blog Archive » 古蹟建築數位化整合新趨勢
- 就是保存的起點」─談修護未來日記EP.3 新港奉天宮
- 台南孔廟也能走進未來!電通集團X中保科技推動文化永續 – 500輯
- 民俗工藝與科技藝術的跨界想像—「後・技・藝
- 嘉義市歷史建築林宅修復工法與設計處處驚喜大樑上畫有 …
- XR中心成果-XR互動體感推動中心 – 長榮大學協作平台
- 「請眾仙迎神–宮廟藝術展」結合AR、AI數位科技互動
- 嘉義市歷史建築林宅修復工法與設計處處驚喜| FAM
- 台灣傳統文化藝術:認識、困境與傳承 – 民間研究所
- 中日專家將就“世界文化遺產數位化”進行深度合作
- 珍稀典藏數位化加值運用更有力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
- 《臺灣文化治理・下一步論壇》 「場次B. 文資保存、 再生與空間再造」
- 科學、藝術跨域攜手文保中心修復文物歲月傷痕
- 清水寺無釘木建築承傳千年木匠手藝| 世界之約
- 宫殿木匠的匠心:无钉无五金件的传统神社寺院建造与修缮 …
- 北港朝天宮首度赴日文物交流台日寺廟修復締文資合作新頁